06
表达感受的正确姿势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·戈登博士建议,父母使用“我-信息(I-Message)”代替“你-信息”,来表达感受。
所谓“你-信息”,传达的主语是“你”——“你必须”“你应该”,这种表达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指责。而“我-信息”,传达的是“我”的感受和想法——让孩子明白,他的存在,对爸爸妈妈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、什么样的影响。
我们可以这样表达感受:“我觉得不快。”“我觉得烦躁。”
如果你觉得这样还没办法缓解情绪,我们也可以用更强烈的话来表示我们的恼怒:
“我生气。”
“我很生气。”
“我非常生气。”
“我气得要死。”
有时,只要我们把我们的感受讲出来,便能阻止孩子的“坏”行为。但也有很多时候,我们光表示“情绪”,还是不能解决问题,我们得把发怒的缘由说出来,说出我们心中的反应:因为你把鞋子、袜子丢了一地,搞得家里很乱(原因),让我很生气,气得要命(心中反应)。
因为你欺负弟弟(原因),所以我心里气得发狂(心中反应),简直到达沸点。我不准你伤害弟弟。
这种方法能使父母消除怒气,也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真实感受,以及父母生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。
同时,我们也向孩子示范了,如何表现怒气的安全方式。当我们平静下来时,也要记得重新和孩子联结。让孩子明白,我虽然对你的行为生气,但是我的爱不会因为生气而减少。而当我们不再害怕自己的怒气,能够坦然的正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,也就能够坦诚地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:一个准许自己发怒的母亲,才有可能准许儿子有同样的情绪;一个认可自己悲伤情绪的父亲,才更可能坐下来细细聆听女儿的悲伤。也唯有如此,我们和孩子的心理,才会更健康。